发布日期:2025-07-27 浏览次数:
7月22日,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式发布第七批新职业,包括17个新职业、42个新工种。(7月22日 央视网)
这些“入编”新职业、新工种,绝非简单的目录增补,而是社会变革与就业活力交汇的生动注脚。它们与新技术、新消费、新业态的深度关联密不可分,共同谱写新经济交响曲。
首先,新技术无疑是新职业最强劲的“催化剂”。以人工智能为例,大模型的持续迭代升级,如汹涌浪潮,席卷千行百业。此次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动画制作员、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测试员等新职业工种,便是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应用的结晶。它们借助技术之力,为传统动画制作、系统测试等领域注入新的活力,带来全新的生产模式与工作方式。大数据、云计算等新兴技九游娱乐术同样不甘落后,催生了云网智能运维员等大量数字新职业,为数字经济发展筑牢人才根基。
与此同时,消费结构的升级与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,激活新消费,也孕育出诸多新职业。如今,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日益提升,健康管理、精神文化、个性化服务等方面的需求愈发旺盛。室内环境治理员专注于营造舒适健康的室内空间;睡眠健康管理师针对现代人的睡眠困扰,提供专业的监测与干预服务;旅拍定制师则依据游客的个性化需求,量身打造独特的拍摄路线与体验。这些新职业新工种,扎根于消费市场,聚焦于生活细节,为从业者挖掘出无限的发展机遇。
另外,新业态的蓬勃发展也在深刻重塑就业版图。无人机作为低空经济领域的“明星赛道”,规模迅速扩张,应用场景不断拓展。截至2024年底,全行业无人机拥有者注册用户161.9万个,全行业注册无人机共217.7万架,均比上年底增加了一倍,相关岗位需求也随之水涨船高。此次发布的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,肩负着规划飞行路线、管理飞行现场等重任,成为低空经济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。而跨境电商运营管理师的出现,则是顺应了全球贸易数字化转型的趋势,为跨境电商行业的稳健发展保驾护航。
再进一步看,新职业“上新”,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,意义相当深远。它不仅为劳动者开辟了更为广阔多元的职业发展路径,提供了大量高质量的就业岗位,缓解就业压力,而且有力地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,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。以新职业为切入点,还能促进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,形成良性循环,为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。
为了让新职业更好地发挥作用,还需多方协同发力。一方面,教育部门应紧跟时代步伐,优化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,与市场需求紧密对接,培养出更多适应新职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。例如,在职业院校中开设人工智能动画制作、无人机操作与规划等相关专业课程,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。另一方面,企业作为市场主体,要积极承担起人才培养的责任,通过开展内部培训、校企合作等方式,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。另外,政府则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体系,加强对新职业的规范与引导,为新职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与市场氛围。比如,出台相关补贴政策,鼓励企业吸纳新职业人才;制定新职业的职业标准与评价规范,保障从业者的合法权益。
总之,当新职业被正式纳入国家职业序列,这仅是一个充满希望的起点。其更深远的使命,在于成为驱动就业市场生生不息的新引擎。唯有不断优化职业发展生态,新职业之“水”方能持续奔流,既精准滴灌经济转型的干渴土壤,更激活就业这一池春水——让每个追梦者都能在其中找到航道,扬帆启程,驶向那充满无限可能性的新天地。(曹灿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