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游娱乐(NineGameSports)官方网站-娱乐传媒风向标

厦门集美:循履嘉庚足迹弘扬嘉庚精神-九游娱乐VR
九游娱乐VR-虚拟现实与数字视觉综合服务专家

九游娱乐VR

News九游娱乐资讯

您当前所在位置: 主页 > 九游娱乐资讯 > 企业新闻

厦门集美:循履嘉庚足迹弘扬嘉庚精神

发布日期:2025-07-23  浏览次数:

  厦门是著名的侨乡。近年来,在新时代侨务工作背景下,厦门市归国华侨联合会(以下简称厦门市侨联)以“守正创新”为工作主线,积极探索为侨服务新路径,构建起“暖心、聚力、赋能”三位一体的侨务服务体系,通过数字化赋能、平台化运作、项目化推进,打造出具有厦门特色的为侨服务新模式,让侨界群众切实感受到“娘家人”的温暖。

  值得一提的是,今年是厦门市侨联成立75周年。75载风雨兼程,厦门市侨联始终坚守“以人为本、为侨服务”宗旨,紧密围绕中心大局,在凝聚侨心、汇集侨智、发挥侨力、维护侨益等方面持续发力,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与方法,为厦门的发展和海外侨胞的福祉作出贡献,谱写为侨服务新华章。今日推出厦门市归国华侨联合会“守正创新·为侨服务”系列报道第三篇。

  厦门市集美区作为陈嘉庚先生的故乡,近年来,围绕“嘉庚风·中华情”主题,打造系列品牌活动,让嘉庚精神在新时代焕发生机。该区侨联坚持以活动为载体,以文化为纽带,先后举办集美海外华裔子女冬(夏)令营15届、香港集美校友后裔夏令营6届、华裔学生看集美6届,协助举办“中国寻根之旅”夏令营嘉庚故里集结营等,累计吸引4500多名海外华裔及港澳台地区青少年及在厦海外留学生走进嘉庚故里,在亲身体验中华文化中厚植家国情怀。

  如何让海外华裔青少年更加直观地感受嘉庚精神的内涵?集美区打造“行走的课堂”,在构建立体化活动平台的“沉浸式体验”中,让嘉庚精神从历史课本中“走出来”,成为可感知、可触摸的生动实践。

  打造“实景课堂”,让历史遗迹成为精神坐标。每届冬(夏)令营皆以“嘉庚足迹”为核心动线,组织营员参观陈嘉庚纪念馆、鳌园、陈嘉庚故居、李林园等核心展馆。在鳌园,营员们聆听“诚毅”校训的深刻内涵;在纪念馆,通过实物展品与多媒体展示,了解陈嘉庚先生“倾资兴学、毁家纾难”的一生。2016年首届举办的香港集美校友后裔夏令营期间,恰逢陈嘉庚先生逝世55周年,营员们在长辈带领下向陈嘉庚墓行三鞠躬礼。这种实景化、沉浸式体验,让年轻一代首次近距离感知“爱国爱乡、倾资兴学”的嘉庚精神,11岁营员萧呈谦感叹:“看到外公外婆有这么好的学习环境,很开心。”

  构建“校地联动”平台,让学村文化焕发新生。集美区与华侨大学华文学院、集美大学等高校深度合作,将“华裔学生看集美”活动打造成文化传承与人才培养的融合项目。2023年华裔青年走进集美活动中,来自30个国家的150余名青年走进集美学村,参观政务服务中心、金龙客车、路达工业,古龙酱文化园等,在感受现代企业实力的同时,理解陈嘉庚先生“教育兴国”的深远意义。俄罗斯学生安娜感慨:“创业专区很有意义,感受到中国对青年的支持。”印尼学生官恩婷坦言:“来中国不到半个月,通过活动了解了很多在印尼学不到的知识。”

  推出“数字赋能”模式,让文化传承突破时空限制。集美区将活动从“线年推出了“嘉庚风·中华情”集美海外侨亲侨属学中文项目。通过线上课程、实景课堂视频等形式,让海外侨亲学习中文的同时,深入了解嘉庚精神。泰北拜县恩溢汉语之家负责人金美满表示:“学生家长支持孩子通过云端学习中文,希望这个项目能一直延续。”这种数字化创新,打破了地域限制,让嘉庚精神跨越山海、触达人心。

  集美区在活动策划中坚持“以小见大、以情动人”,将“一精神三文化”(嘉庚精神、华侨文化、闽南文化、学村文化)融入冬(夏)令营行程设计,通过“历史场景还原+现代科技体验”增强吸引力,让嘉庚精神可感可学。

  融入民俗体验,让文化传承有“烟火气”。注重将华侨文化、闽南文化、学村文化融入行程,增强文化亲近感。在厦门老院子民俗文化风情园,营员们观看《闽南传奇》演出,了解华侨下南洋的历史;在古龙酱文化园,体验古法酿酱工艺,感受“嘉庚注资5万美元助迁厂”的实业救国桑梓情怀。2018年第三届“华裔学生看集美”活动中,斯里兰卡学生卢山看到高铁模型时说:“我知道这是高铁,时速300公里,坐在上面很稳。”这种将历史与现代、文化与生活结合的设计,让抽象的精神内涵变得具体可感。

厦门集美:循履嘉庚足迹弘扬嘉庚精神(图1)

  2024年“中国寻根之旅”夏令营嘉庚故里集结营表演廿四节令鼓队表演《源》。

  注重代际传承,让慈善公益成为“家风名片”。新加坡陈文确陈六使家族后裔连续20多年返乡举办基金颁奖仪式,李厚公益基金、陈永和基金、陈嘉麟奖学基金累计发放超百万元,资助族亲重病患者、低收入家庭学生及优秀毕业生。2020年,家族后裔通过视频连线参与颁奖,魏达人动情地说:“听着族亲学子用厦门话发言,流下了眼泪。”这种家族式慈善传承,让嘉庚精神通过血脉延续,成为跨越世代的精神纽带。

  突出互动参与,让青年成为“传承主角”。在活动设计中,集美区注重激发青少年的主动性,通过“研学+实践”模式提升参与感。2023年第五届“香港集美校友后裔夏令营”中,营员们不仅参观景点,还在诚毅科技探索中心体验航天航空技术,感受“嘉庚兴学”的当代实践,并参与龙舟体验、非遗剪纸、国学课堂等活动,11岁营员麦子轩说:“最喜欢《闽南传奇秀》,旋转舞台很精彩。”2024年第六届夏令营更设置“我的侨亲记忆”分享会,让香港青少年讲述家族与集美的渊源,在互动交流中深化文化认同。

  集美区以“政府引导、侨界主导、社会参与”的模式,构建多元协作机制,为活动持续开展提供坚实保障。

  构建“四位一体”承办体系,强化组织保障。集美区委将活动纳入“人文集美”发展战略,区领导积极参与活动方案审定,亲自向营员介绍集美经济社会发展情况;华侨大学、集美大学、陈嘉庚纪念馆、集美校友总会等提供场地师资支持;区海联会、集美校委会、区侨联、集美街道“四方联动”,从活动策划、嘉宾邀请到行程安排等,形成“区委统领、侨联搭台、部门联动、社会协同”的良好格局。

厦门集美:循履嘉庚足迹弘扬嘉庚精神(图2)

  激发侨界“家族式”参与,强化资源支撑。陈嘉庚家族、陈文确陈六使家族、新加坡汪氏总会等侨界力量深度参与活动,不仅出资设立公益基金,更主动担任“文化使者”。陈嘉庚长孙陈立人多次担任冬令营“义务讲解员”,为华裔新生代营员深入浅出解读嘉庚事迹,96岁的魏毓辉仍坚持带队返乡,他说:“趁还能走得动,带第四代回来看看,让他们记住故乡。”这种“家族式传承”为活动注入持久动力。

  推动“产城学人”融合,强化发展动能。集美区将活动与新城建设、产业发展结合起来,组织营员参观厦门软件园展示厅及软件园三期、集美区国际合作中心、杏林湾基金小镇等,让海外华裔感受故乡发展活力。马来西亚南洋大学校友会联委会主席周增禧参观后表示:“组织千余名校友访问集美,缅怀先贤,了解商机,投资校主故里。”这种“文化+经济”的融合模式,既丰富了活动内涵,也为地方发展凝聚侨力。

  集美区以活动为媒,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种下“根”的种子,通过持续跟进与长效互动,让家国情怀转化为实际行动。

  建立“营后跟踪”机制,让情感延续生长。活动结束后,通过“线上社群+线下回访”鼓励营员分享感悟、参与后续活动。2019年“寻根之旅”夏令营营员姜宇瑶返回美国后,主动在社区宣讲嘉庚故事;2023年第五届“华裔青年走进集美”活动后,印尼学生梁威胜在新年联欢会上表示:“将为中印尼友好贡献力量。”陈嘉涧夫人林诗莹2024年携次女参加第十五届冬令营时说:“大女儿去年参加冬令营回去后,中文成绩全班第一。”这种“营后效应”让文化传承走出活动现场,形成持久影响。

  推动“双向互动”交流,让认同转化行动。集美区不仅“请进来”,更支持海外华裔青少年“走出去”传播中华文化。新加坡小记者网团长戴凯参访后,主动商洽组织两国青少年小记者交流;北美华人华裔寻根协会会长蔡青娜多次组织美籍华裔青少年“中华寻根之旅”,她说:“我们的‘根’在中国,要让海外华裔青少年体验祖(籍)国文化,激发认同感。”这种双向互动,让嘉庚精神成为连接中外的文化桥梁。

  培育“新生代”传承者,让精神生生不息。活动特别注重对华裔青少年的引导,通过“祖孙同行”“家族结对”等方式,让嘉庚精神在代际传递中扎根。2024年第十五届冬令营中,陈嘉福带11岁孙子陈凯仁参加,小孙子对他说:“爸爸和我以后也会像爷爷一样,带队九游娱乐文化 九游app官方入口回集美。”这种“下一代”的自觉传承,彰显着嘉庚精神的强大生命力。

  从陈嘉庚先生“倾资兴学”的壮举,到新时代“嘉庚风·中华情”系列活动的蓬勃开展,集美区以文化为魂、以活动为桥,让海外华裔青少年在寻根之旅中触摸历史、感知当下、拥抱未来。正如集美区侨联主席陈群英所言:“这些活动不仅是文化的传承,更是情感的联结,让海外侨胞知道,无论走多远,故乡始终是心灵的港湾,嘉庚精神始终是精神的坐标。”在嘉庚精神的指引下,集美区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、更多创新的举措,让“嘉庚风”吹遍五洲四海,让“中华情”凝聚全球华人心。(文/图 王昌泽)

  厦门仙岳山福德文化广场片区:多场所联动绽放华侨文化魅力 打造侨胞交流新高地

在线客服
服务热线

服务热线

13674585986

微信咨询
返回顶部
X

截屏,微信识别二维码

微信号:13566955200

(点击微信号复制,添加好友)

打开微信

微信号已复制,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