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日期:2025-07-10 浏览次数:
7月8日,2025年“羊城八景”评选活动专业调研走进广州市黄埔区。来自多个行业领域的评审专家对广州迳下乡村旅游景区、萝岗香雪公园、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等景区景点进行实地考察。
考察中,专家组全面了解了黄埔文旅资源。据悉,该区以“红色黄埔、生态黄埔、创新黄埔”三大品牌为引领,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旅融合示范区。
让黄埔故事成为广州文旅金名片。黄埔区人民政府分管旅游工作的副区长何宇鸿现场推介道:“黄埔不只是一个经济强区,更是一个有故事、有底蕴、有活力的文旅胜地。”
专家组行走在稻香阵阵的迳下田园,新型农房一字排开,白墙灰瓦的岭南聚落、敞亮整洁的居住环境、智能低碳的楼宇设计……未来乡村的农房风貌让人耳目一新。
走进国家3A级旅游景区迳下村,农耕种植、生态美食、沉浸民宿等项目多元融合,“近郊游”焕发人气与生机。据悉,这个风景旖旎的美丽乡村,将“绿水青山”转化为“金山银山”,年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。
从醉人的“迳野漾彩”到悠久的“萝岗雪韵”,专家一路看到都市稀缺的山水田园风光,感慨黄埔区生态资源禀赋独特。在萝岗香雪公园,专家组不仅欣赏到“十里梅林”的胜景,更对玉岩书院保存完好的宋代建筑和碑刻赞不绝口。
千年书院氤氲笔墨香,专家走进毗邻香雪公园的玉岩书院。这里拥有楼阁、曲径、水榭等景致,形成“萝峰四景”,吸引了韩愈、海瑞、文天祥等文人雅士留下墨宝。院内一棵千年古荔屹立千年,是广州目前有记载的树龄最老的荔枝树,迄今有1024岁了。历史悠悠回响,光阴依然守望,岭南文脉在此赓续传承。
公园负责人介绍,通过引入文创市集、国学讲堂等活动,景区正从季节性赏梅地向全年候文化体验地转型。
在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,专家组详细考察了建校百年提升工程成果。全新开放的俱乐部、升级后的“国共合作的不朽丰碑”主题展览、国内规模最大的黄埔同学录数据库等创新举措获得专家点赞。
军校剧场内,专家集体观看了大型光影沉浸式舞台剧《黄埔!黄埔!》。据介绍,舞台剧以黄埔军校历史文化为脉络,分为五幕,运用全息投影、虚拟互动等多媒体技术,结合景观复原、虚拟现实、舞美灯光等现代声光电技术,回溯与凝望黄埔军校百年风雨。
剧情讲述了熊雄、蔡光举、曹渊、蒋先云、谢晋元、戴安澜、左权七位先烈可歌可泣的英九游娱乐雄故事,将他们的艰苦奋斗、深情厚爱、辉煌浓烈的人生“歌之、咏之、舞之、蹈之”。
红色资源,在黄埔区得到创造性转化。数据显示,2024年纪念馆接待游客达220.24万人次,其中港澳台及海外游客占比超15%。
黄埔区副区长何宇鸿表示,黄埔区将以此次“羊城八景”评选为契机,重点打造三条精品线路,“我们不仅要让游客来看景,更要让他们留下来体验、消费。”
三条文旅线,回荡古韵新声——红色记忆线,串联黄埔军校、东征烈士墓园等红色地标;生态休闲线,整合香雪公园、天鹿湖森林公园等绿色资源;文化体验线,挖掘南海神庙、融德里等历史文化遗产。
“今天的走访我们看到,无论是生态修复还是环境治理,如今的村庄已经变成花园般美丽的生活环境。世人熟知的萝岗香雪公园、黄埔军校旧址也旧貌变新颜,市民游客在优美环境、完备设施中感知厚重的历史积淀,可见老百姓的生活有了质的飞跃。”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、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副会长倪惠英说。
“黄埔区的南海神庙,对于广州而言是很重要的文化象征。”媒体人、文化学者罗韬认为,南海神庙所象征的海丝文化,是广州对外贸易历史的一个标志和图腾,黄埔区对这一景区的重新规划与建设,将有助于梳理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脉络,擦亮广州融湾向海、走向世界的新蓝图。
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广州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王美怡表示,当天参观的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,其对周边的改造、对史实的重新梳理和呈现,都带给专家们很多惊喜。“作为一个海内外广泛关注的历史承载地,我相信带孩子到这儿边游边学,接受爱国主义教育,一定会获得家国情怀与坚强意志的良好启蒙。”
据悉,今年黄埔区以八大景区景点推选“羊城八景”,包括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(穗垣将星)、南海神庙(波宁庙韵)、广州迳下乡村旅游景区(迳野漾彩)、萝岗香雪公园(萝岗雪韵)、南岗融德里(融德流芳)、文冲幸福里(古巷新九游娱乐辉)、天鹿湖森林公园(鹿湖叠翠)、广州茶博馆(粤馆茶馨)。